江家骥: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。1978年2月至1982年8月,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专业, 获医学学士学位。1991年9月至1995年3月,留学法国巴黎第五大学Cochin医学院, 取得博士学位。2000年10月-2001年5月,应邀在法国巴黎南大学Paul Brousse医院肝胆中心工作,指导研究生研究乙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。2004年8月起至今工作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。长期致力于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,曾在Lancet、Journal of Virology、Journal of Hepatology、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等SCI收录的杂志以及中华医学杂志系列发表多篇论文。1994年获欧洲肝病学会奖,1995年获法国肝病学会奖,1998年及200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,2017年获福建省医学科技二等奖。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肝癌、肝硬化相关的预防知识。说到肝癌的预防,最重要是一级预防,就是不感染乙肝、丙肝病毒不得慢性肝炎,我们国家目前在乙肝预防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成就,就是疫苗接种。今天我们谈的重点则是二级预防,即很多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,如何预防、减少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。 我国的肝癌病因主要是乙肝相关性肝癌。现在,乙肝抗病毒的规范化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,但中国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仍然呈现出高发生率。根据中国癌症数据,尽管肝癌发病率在肿瘤发生率中的排位下降到第四位、死亡率排在第三,但是报告的肝癌发生率却较前增加。所以,肝癌的防治工作是非常严峻的,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,是不是现在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就能一劳永逸,肝癌不会发生了呢?事实并非如此。 在抗病毒治疗时代之前,肝癌风险因素主要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相关,如表面抗原阳性、e抗原阳性、DNA高载量等等,随着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的普及,原先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风险模型发生了改变。当然,病因的肝病,一旦到了肝硬化阶段,都是肝癌的危险人群。除了肝硬化患者,其他的怎么办呢?虽说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能够有限地减少肝癌的发生率,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病人在接受长期的抗病毒后发生了肝癌。
记者:江教授,您好!虽说现在已经很多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这一共识,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却有很多未能规范化实施,进而发生肝硬化、肝癌,所以今天想请江教授给我们讲一下关于肝癌预防的一些问题。
记者:这是不是意味着肝癌的发生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?
记者:发现这些问题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?
原文标题:【科普】江家骥主任: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二级预防